4000-919-777

service@youxihotel.com

版权所有 © 北京乐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鄂ICP备18015002号

震惊世界的中国酒店业40年,新时代浪潮还看今朝!

首页    震惊世界的中国酒店业40年,新时代浪潮还看今朝!

如今,你在APP和网页上轻松就能预订从经济到豪华,从品牌连锁到个性民宿的各类住宿产品,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却是普通民众难以触及的“神秘岛”。改革开放40年间,酒店行业是如何一路高歌,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一封介绍信

计划经济时代

 

新余县城第二粮站(摄于1981年夏)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当粮票、肉票、介绍信,这些现已在记忆深处褪色的名词占领和设计着人们的生活时,酒店是以哪种形式存在着呢。

 

那个时候乘坐飞机是县团级以上的专利,后来普通人才可以凭借县团级的介绍信乘飞机。不光飞机,以前出差住宿“一律听从组织调遣”。那时北京站一出站台口有块“北京市旅店介绍处”的招牌,出差者需要拿着单位介绍信到此开单,上面写着旅社的名字,拿着介绍信和单子,旅社才给安排住宿。

 

要想住进民族饭店、北京、前门、新侨、和平、六国、西苑、香山并列号称京城的“八大饭店”,先要到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开介绍信,具体住在哪个饭店还得第一服务局分。如果成功开到介绍信,然后再拿介绍信到饭店住宿。

 

北京民族饭店(摄于1959年)

 

“八大饭店”当时直接归北京市政府饭店办公室管理,主要负责中央和北京市的会议接待任务,不接待社会散客。换言之,“八大饭店”平头百姓别说没钱住不起,有钱也住不上。


其实不光北京,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酒店都是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事业单位,“接待”是政府部门的一项任务。在那个时期,住酒店不光要凭介绍信,还有级别限制。比如说,上海锦江饭店,只接待县团级以上的干部。而被誉之为“改变了世界”的《中美上海公报》也是在锦江小礼堂磋商(1972年2月27日),公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美关系的原则,中国从此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白天鹅”起飞

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摄于1978年12月)

 

这种国内酒店以会议接待为主的情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变化。彼时,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及国际旅游收入排名在全球四十位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个月前,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后决心大搞旅游,他同民航总局、旅游总局负责人说:“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利用外资建旅馆可以干嘛!应该多搞一些”。他还算了一笔账:一个旅行者花费1000美元,一年接待1000万旅行者,就可以赚100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50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第一批合资酒店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开始了筹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爱国港商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兴建的中国第一家合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摄于1983年)

 

从那时起,国内酒店开始接待国内外散客,老百姓才能住上宾馆饭店。但随着大量国外客人的涌入,国内住宿接待能力面临了极大的压力。这一令人尴尬的难题自然引起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注意,饭店的投资和建设随之成为当时的国家大事。

 

白天鹅宾馆于1983年开业,开业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前往剪彩,这一待遇足以说明它在转型时代中的重要象征意义。据白天鹅统计,酒店营业30年间共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150位元首和王室成员,以及多位文化、艺术、体育界的名人,包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古巴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等等。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迁、酒店市场的发展、客源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

 

邓小平等领导在白天鹅宾馆西餐厅用餐后与餐厅工作人员合影(摄于1984年1月31日)

 

以白天鹅宾馆为代表的合资酒店开放后,1980年代末,外资酒店也出现在了国人的视野中。1988年,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开业,这是当时上海第一家由外资品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也标志着希尔顿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住一晚希尔顿酒店相当于一个普通人20个月的收入,很多大学生都抢着去开门、端盘子,就因为收入高。

 

从政府接待到开放经营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上海东湖宾馆

 

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加快后,政府的财政拨款难以满足日益倍增的接待任务,一批原以接待任务为主(或仅从事接待任务),且有国资背景的宾馆开始对外开放经营,上海东湖宾馆算得上是先行者之一。

 

东湖宾馆真正开始对外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成立了东湖集团,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坚持“中宾为主,以外养内”的经营方针。换言之,对外是上海市东湖集团,对内依然是市委办公厅的招待所。

 

两条腿走路的东湖,以贴近市场的企业化运作为消费者带去了更好的体验。1993年加入东湖宾馆,现任工程部经理的霍熙平感慨市场的变化之大,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可能给客人及时送个热水瓶就已经属于品质服务了,但现在是要泡好茶水、准备好热毛巾,可以说整个行业都是“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专业”的一个过程。“而且相比服务,当时大多客人看重的都是酒店的硬件,比如酒店有24小时热水能洗澡。”

 

由于当时淋浴器、热水器之类的设备尚未在家庭层面普及,想舒舒服服洗个澡是件难事,因此如有外地亲朋来本地出差,有些家庭会拿着外地亲朋的酒店钥匙,轮流上酒店洗热水澡。对于很多“85后”来说,这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经济型品牌爆发

千禧年前后

 

千禧年前后,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和中小型商务活动的高度活跃,一批新兴酒店集团成长起来。2004年的时候,国内的品牌经济型酒店大概只有700家,但到今天,规模大约在88.4万家,这在世界酒店业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

 

何以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首旅如家掌门人孙坚将之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

 

首旅如家掌门人孙坚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爆发一定有很多的要素,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迎合一个所谓的风口,能够去磨合好天时地利人和。如家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中小商务活动发展的高峰,也正好赶上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大势,加上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才有了市场供给需求旺盛的天时;第二,从地利来说,当时国内的酒店,品牌度、连锁度都不是很高,我们作为创业者抓住了一个产品的机会;第三就是团队的努力和执行令,对如家商业模式的精准定位。这三样加在一起,才会发展那么快。”

 

同时,他还认为今天新一代的消费者对酒店的要求已经大不相同,而这恰恰是整个行业的新机遇。“比如说2004年到2012年这8年的时间中,你会看到基本上一款产品可以打遍天下,可以说是‘一招鲜’,因为那时社会上住宿行业的整体丰富度不高,所以无论是商务客人、休闲客人、家庭旅游客人住如家都觉得蛮好的,那时候对产品的要求就是简简单单的干净、安全。但现在你会发现干净、安全的要求已经变成了最基本的通用要素了,不能成为哪个产品或者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你会看到大家对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对审美品质的眼界会更高。”

 

文化酒店引领转型

Z时代浪潮

 

来源于网络

 

随着圈层消费特征越发显著,从商务到休闲,酒店住宿随着“新中产”的消费趋向催生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多元的发展潜力。当消费者入住酒店,不再满足“住宿”这样的刚性需求,而是更偏向于为“更美好的文化体验”和“产生文化共鸣”而消费。因此,在“政策+需求+技术”三元驱动下,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中高端文化酒店品牌方兴未艾,成为适应行业新时代潮流的下一个风口。

 

“文化酒店”模式自1998年引入国内,直到2014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时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随后从2017年至今,中国文化酒店进入繁荣阶段。2020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的边界,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释放新的文化消费潜能。到了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下,行业已步入向文化酒店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有戏电影酒店

 

作为符合新时代潮流下的中高端文化酒店品牌,有戏电影酒店刚好处于文化酒店高速发展的起步期。有戏是以电影文化为核心的创意文化综合体,而电影文化包涵三个层次,即工业生产的产品商品、日常生活方式/仪式和人类精神产品的艺术。有戏拥有电影播放正版片源,通过沉浸式线下场景空间,如多种电影主题房、电影沙龙、明星见面会、社交互动等,传递电影文化,满足年轻消费者多元文化需求,创造额外的惊喜体验。

 

改革开放4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感到惊叹,从最早的非市场化到市场化,从市场化到全系列市场化,到今天的文化、主题、科技、体验,改变了曾经的市场格局。中高端酒店运营成熟,老牌的外资酒店也风光不再,1998年开业的上海希尔顿酒店曾辉煌一时,但到了2017年,中国最早的一家希尔顿宣布撤牌了。可以设想在下一个40年,通过文化酒店的大门,中国酒店业定会让世界感到震惊。

 

 

来源:“财富生活杂志”公众号(CFSHeastmoney)、人民网、国家行政学院

转载需注明出处,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2020年12月15日 18:00
浏览量:0
收藏